3044.com永利集团_77779193永利

“大家伙”出海图记——中国装备强劲“走出去”

2023-04-01 16:25:23

  2023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是全球产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的国家。中国制造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以盾构机、LNG(液化天然气)船、风电机组为代表的“大家伙”出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大家伙”出口从独特的角度体现着我国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的显著提升,折射出以中国海关为代表的政府部门爱企助企惠企的担当作为,更加彰显了中国人民的自信自强和踔厉奋发的精气神。


  改革开放前,我国通过初的三个五年计划,在基础制造方面建立起了独立的产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制造业的腾飞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发育和政策培育,形成了紧密的市场分工合作体系、星罗棋布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落以及强大的通用标准化零部件生产供给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方阵,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自201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居世界位,占全球比重稳步提升至近30%,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居世界位,制造业大国地位不断巩固。“蛟龙”潜海、“双龙”探极、“嫦娥”揽月、“北斗”组网……这些令人振奋的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背后,是我国装备工业的长足发展。


  十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张。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33.5万亿元,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占GDP比重达27.7%,制造业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进入新时代,我国正从“外贸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已经实现了从“融入者”到“贡献者”的跨越,并展现越来越多的大国担当。许多产品不仅占据了原本被进口产品主导的国内市场,还有很多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强大竞争力。我国出口的产品不再只有传统的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更有一件件充满科技竞争实力的“大家伙”。


  工程机械重器“出海”助力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国被世界称为基建大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核科技越来越抢眼,在跨越山海中彰显着中国力量。从高山隧道到水利工程,从跨海大桥到地铁交通,盾构机穿山越海的挖掘速度,总能不断地给世界创造惊喜。可就是这个被称为“机械制造皇冠上的明珠”的盾构机,却是属于标准的“舶来品”,作为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因为系统复杂、集成度高,曾经一直依赖国外进口,直到2008年我国研发制造出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盾构机,这种局面才被彻底打破。如今,国产盾构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九成,不仅满足了国内的大量需求,还持续出口海外往销多个国家。


  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经累计出口盾构机超过1000台,出口到法国、意大利、丹麦、新加坡、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黎巴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21年出口99台,而2022年出口迅速升至188台,同比强劲增长89.9%,货值20.8亿元,同比增长14.7%,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接近三分之二。曾被外国人视为“印钞机”的盾构机,现在成了中国人的“争气机”,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例如,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重点工程1号隧道就是由我国出口海外大直径盾构机完成盾构施工。除了盾构机,中国制造的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港口机械等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位,正源源不断地供应全球市场,拉低了过去昂贵的工程机械价格,助力各国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我国出口各类工程机械2441.3亿元,比2001年出口强劲增长29.3倍。


  大型船舶出口驶向蓝海。造船行业的起落兴衰,向来是衡量经济的重要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和创新发展,建立起集研发、设计、建造、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有力地支撑了国际航运、对外贸易、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主体。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提供的信息显示,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达到3786万载重吨、4552万载重吨和10557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7.3%、55.2%和49.0%,继续保持全球位,有6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前10强。其中,新船订单的18种主力船型中,我国有10种船型的新船订单量居世界位。除了散货船、小型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等优势船型外,我国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尤其是双燃料船等重大绿色动力船舶有重大突破。LNG船又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能够运输零下163℃低温的液化天然气,是世界公认的高技术、高可靠性、高附加值的“三高”特殊船舶,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国际造船业竞争中,LNG船也被认为是高端船型市场竞争力的标志。近5年,中国船舶业在这一


  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经过2022年的突破,我国不仅增强了全球大型LNG运输船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也在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实现关键供应链自主可控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口LNG船达到创纪录的11艘,货值74.7亿元;出口集装箱船亦达到99艘的历史新高,货值达244亿元:2022年出口集装箱船首次突破百艘,达到114艘,货值29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22.7%。


  风力发电设备出口助力世界绿色能源发展。风力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发电优势特征明显,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风电和光伏是新能源发电的“双子星”,其中风力发电已经成为当今发展快的绿色能源供给方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个风电场在山东荣成建成,维斯塔斯等外企扮演着国内风电行业“开拓者”的角色。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风电产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中国风电年装机总量已经连续10多年稳居世界位,从早期的整机进口到现在风机及其他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核心部件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配套。风电也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高端绿色产业之一,形成了涵盖风电开发建设、设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完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依靠国内市场壮大起来的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已经具备了与欧美风机巨头比肩的能力。


  2022年11月23日,中国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下线,该机组叶轮直径252米,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单台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单机容量大、叶轮直径大、单位兆瓦重量轻的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凭借着“稳重”的硬实力,中国风电装备制造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发展成为全球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连续13年稳居全球大风电市场位置,并开始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近年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2015年出口额仅为18.2亿元,此后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22年出口额已达到66.5亿元,比2015年高速增长2.7倍,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4%。截至2022年底,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到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的份额已经超过一半,为世界绿色能源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钟雁明)


  转自: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