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com永利集团_77779193永利

央地聚力稳增长 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

2022-03-23 14:37:36

  随着一季度临近尾声,稳增长举措开足马力。《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有关部门密集开会部署,持续释放“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等政策信号。不少地方也紧锣密鼓召开稳增长工作调度会议、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强调全力冲刺,以一季度“开门红”奠定经济发展“全年稳”。


  根据相关安排,在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的同时,不少地方一揽子稳增长政策举措将尽快出台。“切实有效减负纾困”“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多措并举挖掘消费潜力”成为攻坚的重点方向。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困难挑战增多”“强化周期性调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把围绕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宏观政策落实落细”……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44个方面52项重点工作,逐一分解到国务院部门和有关地方,并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


  锚定全年目标,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是实现“开门稳”“开门红”的关键。近日,多个部门密集召开会议,释放相关信号。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时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一季度部分省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视频座谈会强调,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并提出“着力稳定企业生产”“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落实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系列政策”“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等具体任务。


  一组组数据也体现出财政政策“适当靠前发力”的取向——2021年四季度所发行的1.2万亿专项债大部分将在今年一季度投入使用;1至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达14.3%,为近五年高;截至2月底,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8775亿元,完成提前下达新增债务限额超过60%。


  “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这意味着稳增长是贯穿全年的主线,而且要前置发力。”摩根士丹利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有助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是全年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


  “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赢得‘开门红’,将减轻后续稳增长压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从相关部委释放的信号看,宏观政策将加快落地见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财政支出力度加快,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引导各项重大工程及早开工建设,货币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充足发力,扩大新增贷款规模和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同时结构政策着重促进经济循环,释放国内潜在需求。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紧锣密鼓部署落实稳增长政策,强调全力冲刺,加快赶超,实现首季“开门红”。


  记者注意到,近一周来,多地密集召开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调度电视电话会议等,强调“确保全省经济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以一季度‘开门红’奠定经济发展‘全年稳’”等。其中,四川提出,做实做细国家政策吸收转化,尽快出台四川省一揽子稳增长政策举措,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陕西强调全面发挥各级稳增长专班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确保各项政策红利尽快释放。


  此外,不少地方在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强调,要抢抓有限时间,拿出超常规手段,全力冲刺一季度经济发展目标,为打好全年经济工作翻身仗奠定基础。


  从地方部署重点看,“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多措并举挖掘消费潜力”“切实有效减负纾困”成为重头戏。比如,稳工业方面,陕西强调,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重点产业扩大产能,鼓励能源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产多销,推动一批符合政策要求的重大能化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湖北强调,强化要素保障,加大信贷投放,稳定价格预期,加大纾困解难力度。


  扩投资方面,四川提出,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抓好700个省重点项目建设。海南强调,按投资计划要求倒排项目工期,做到责任到岗、精准到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此外,纾困惠企方面,吉林表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银政企对接,确保企业贷到款、贷好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好财政资金、债券资金、社会投资、金融资本“组合拳”,加快债券项目谋划实施。通过产业政策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稳定运行。


  “总的来看,地方稳增长的关键发力点在于用足用好地方专项债,引导扩大基建、制造业等各项投资有效回升。同时促进消费回升,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刘向东说。


  高瑞东认为,扩内需仍是地方稳增长的重心。相较往年,各地重大项目年度计划公布更早、规模更大,重点投向基建和产业,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从消费来看,各地普遍以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作为切入点,挖掘消费潜力。“总体来看,一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预计经济将逐步企稳回升。”(记者 班娟娟)


  转自:经济参考报